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校一附院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

发布日期:2020-02-02    点击:

您守护前线,我们守护您

拳拳赤子心,浓浓报国情!作为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为充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我校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了由感染科及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他们勇挑重担、不畏艰险、坚守一线,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筛查、诊疗救治过程中。一方面,他们要治病救人,另一方面,还要避免自身可能会带来的传播风险。因此,所有一线人员下班后都主动在院内隔离,有家也不能回。

前线“战士”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他们疲惫的模样让人无比心疼。一附院党委高度重视,院工会、护理部、后勤部、医务处、控感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积极筹备,科护士长们带领数十名志愿者,从打扫卫生、整理床铺,到配发生活用品、饮食安排等,悉心准备,尽可能考虑周全,只为让“战士”们下班后,可以感受到一份温情和舒适。护理部紧急调用40余张陪护椅,供一线医护人员临时休息。

在滑石粉的刺激下,多名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双手出现大面积皲裂。丁雅芳科护士长就在护士长群内寻找“防晒手套”,希望能够用这种简易的方式来稍稍呵护他们的双手。护士长们积极响应转发,护士们纷纷拿出自己或亲友的“防晒手套”,第一时间送到感染科护士长处。

“作为家属,我们很想做点什么,孩子把攒的零花钱都拿了出来,要捐给医院。我们听说物资紧缺,就去买了些消毒用品,跑了很多地方才买到这些,也是我们作为家属的一片心意吧。”市民孙圣燕夫妇(护士亲属)送来了辗转多处才购买到的酒精和84消毒液等物资。

还有许许多多的护士亲属积极联系护理部,要为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捐赠物资或生活用品,“你们在一线不容易,我们得在大后方支持你们。”“支持你们,就是支持国家……”这些是医护家属们说的最多的话。


感染科护士:最美“逆行者”

从疫情开始蔓延的第一天起,感染科护士长王鲜茹就开始统计清点防护用品,重新检查消毒隔离病房,考虑人力协调,并着手准备培训医护消毒隔离技术。然而,感染科病区小、人员少,怎么排班?怎么最有效、合理地使用防护用品?怎么防护才能减少感染?这些都成为她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科室人员少,值班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强度肯定要远远超过平时。防护用品库存数量少,市场资源匮乏,大家只能以少数的人、长时间地去隔离病房工作。面对这一现状,护士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也没有一个人埋怨,都纷纷主动请缨!

原感染科护士长高明霞在被拒绝支援一线的情况下,第二天一大早就站在了王鲜茹的面前:“关键时刻,我一定要回来!”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王惠娟、齐真真、周元元、赵晴更是让王鲜茹感动。“我先上……”“这个时候怎么少得了我……”“马上出发,赶回洛阳……”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张援菲、徐晓燕、李明明、赵小强医生……更是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方。在疫情面前,她们一致将自己的“小爱”放在身后,用自己的决心去完成“大爱”,用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努力帮助患者完成生命的逆袭。

当洛阳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入住时,王鲜茹带领感染科全体护士,积极应对,科学防控。每一名护士进入隔离病房前,她都会再三交代,注意防护,多洗手。她还时常会暗中地观察护士们的工作情况,好几次她都忍不住落下心疼的了眼泪。她经常看到,这些年轻护士们为了节约防护服常常会一次上很长时间的班儿,尽量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汗水浸透了衣服,手腕起了皮疹,隔离服一遍遍地穿,一遍遍地脱,患者房间一个个地查看,时刻关注着患者的体温是否下降了,患者们是否口渴了,患者的液体是否输完了,患者是否该测血糖了……她们用心看护,不敢有丝毫马虎。直到办好交接下班,她们紧绷的神经才敢有些许的放松。有的人坐着,甚至站着都能睡着,这就是隔离病房护士的日常!

“妈妈,我想你了,你快回来看看我!”1月29日晚,感染科护士张环环的女儿对着屏幕里的妈妈哭喊着,而视频这头的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眼泪刷刷地往下流。张环环自大年三十接到医院的通知前往发热门诊值班,就将孩子送到了老家让父母照管,至今她已经7天没有见过孩子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明知前路凶险,她们却义无反顾地前行,守护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她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这个时代最美的“逆行者”。


褚旭:青春之花应该绽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如果所有人都在追求太阳那耀眼的光芒,那我宁愿选择做一粒星辰,在黑暗的夜空中,为孤独的心灵带去一丝慰藉。”

1月22日晚上10点半,正在研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疗指南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医生褚旭接到了医院发来的通知,让他第二天到急诊预检分诊报到。早在疫情爆发初期,他就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做点什么。当得知科室要选派人员支援一线时,在确认了报名条件后,褚旭第一时间报了名,和另一名同事一起,成为了医院首批支援一线的医务人员。

考虑到一线面临接触相关病例的风险,在平复了复杂的心情后,褚旭赶快把自己的工作物品收拾齐整,并在出发前联系未婚妻见面。在见未婚妻的路上,褚旭给姐姐打了电话:“我要到抗疫一线去,无法回家陪父母过年了。”姐姐知道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反复叮嘱他:“你是医生,今年情况特殊,我们都能理解,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咱妈那边你不要担心,有我们。你不要告诉她太多,只说排班太忙就好。”姐姐的话给了褚旭很大的信心。随后,他又接到科室朱迎伟主任的电话,一遍遍叮嘱他防护的注意事项,并为他打气加油。

见到未婚妻的褚旭只是简单地说自己第二天要去预检分诊支援。未婚妻虽然万分担忧和不舍,但作为护士,她非常理解并坚决支持褚旭的决定,叮嘱褚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她会在后方给予最大的后勤保障!临走前,她轻轻抱住褚旭说了句:“保重!”回去的路上,褚旭一边听着《心术》,一边想着亲人、爱人和同事对自己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不由感动地落下眼泪。

随后就是紧张而忙碌的工作。直到有一天,褚旭听到了其他人在讨论组建医疗队的事情。全国各地援助武汉的医疗队相继出发,结合省内疫情防控形势,医院也正在做组建医疗队的准备。

那一刻,褚旭想起他的导师在当年抗击非典时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担任非典救治病区的主任,为保护年轻医师,她要求所有疑似病例都由自己先接触诊查;他想起导师在地震、泥石流的救治工作中,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他想起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众多前辈和老师们,每每在危急关头,从不考虑自己,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他想起电影《风声》里那段描述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经典台词:“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想起这些,再看看自己,中共党员,博士毕业。“国家培养了我这么多年,是时候该向国家和社会体现自己应有的担当了。”褚旭想。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心,马上给孙瑜霞主任发微信,告诉她:“我是年轻的博士、党员,没有孩子,也不是独生子,有人身保险,也是器官捐献志愿者。我已经轮转完呼吸科病区和RICU、感染科,关键时候,我们年轻人应该展现出‘呼吸人’的担当与使命。如果医院组建医疗队,请务必考虑让我参加,用我的青春与汗水为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附院宣传部 护理部供稿) 编辑/丁雯雯

Copyright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网